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不得不说的秘密 二维码
292
不少同学已经上了同等学力申硕这条船。他们中有些是得到了企业和用人单位鼓励学习,并提供经济上的学费报销作为支持;有的则是个人感到了来自职场和生活各个层面的压力,主动来提升学位,还有的则是头脑一热,冲动型报考。 无论是处于何种具体原因报考了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个——获得硕士学位。 既然已经上了船,我们就不要再讨论这艘船好与不好,我们的目的是圆满地驶向彼岸,拿到硕士学位。 但是,关于同等学力考试,有些秘密是广大同学不了解的,也是无法从学校老师处获得的。应广大同学邀请,今天开篇撰写关于同等学力申硕中,不得不说的小秘密。 秘密1:通过率的问题。 最终,谁不想通过考试获得硕士学位呢?但是大家都没有在学校老师那里或者招生简章中看到明确的通过率问题。还有一些朋友在知乎等问答平台,向各位大神了解同等学力考试的通过率问题。
学校老师给出的都是一个非常没参考价值的回家,叫做只要认真复习了就能过。但是要认真到什么程度、复习到什么境界才能过呢? 根据笔者近20年对同等学力考试的辅导和研究,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通过率并不是很高,虽然统考只考专业课和英语两门,但是仍有大量的同学最终无法获得硕士学位。 由于每个学校给予的考试次数不同,根据我掌握的数据,一个班级的同学在第一次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时,两门都能通过的同学不超过班级人数的二十分之一。后面的考试中,可能会有同学陆续通过。但是最终会剩下来一部分考生没学位。要么是两门都不过,要么是有一门过不去。 所以,学校不公开不公布通过率,模棱两可的话回答同学问题,也是有有原因的: 第一,说了以后肯定会有不少同学不去报名; 第二,实事求是说,每个学校,不同专业的通过率也是不同的。我在专栏“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复习方法”中有《浅析2020年同等学力考试不同专业的难度区别》一文,专门阐述了不同科目的难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浏览阅读。 秘密2:学费是不是统一的? 学费表面上对外是统一的,但是事实上并不统一,每个学校不同,每个专业不同。有同学说,这个可以理解啊,我报名的是普通学校,肯定比清华、北大、人大的便宜一些。但是,这并不是我主要要表达的内容。我要表达的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同学之间缴纳的学费都会有所不同。你交了多少学费,你花了多少钱,这个千万不要在同学之间聊,聊了就伤心,有的同学会少缴了几千元。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同等学力考试,各个学校为了充分利用周六日资源闲置(全日制的同学不上课,教师和教室都闲着),都力求招生规模最大化,因为学费是以万元为单位计算的,多一个人,多几万元。那么他们通过各个途径招生,具体包括:学校自己招,还有就是委托各个培训机构、继续教育机构、网站……作为代理。在头条、知乎里,其实也云集了不少代理商。 这种情况下,直接去学校教务处报名的同学反而是最高价学费,耐心找代理报名的同学反而价格便宜了。因此,建议报名这个考试的同学,缴费之前多咨询几个渠道,能省就省,搞不好能省一个月的工资。 在12月12日,有个同学通过下面留言喷我,说通过代理报名怎么可能比学校便宜,还说难倒去培训代理上课吗?还扯了一些人大院考的事情。这里我再讲一下,不要挑战权威。首先,一个学校某专业的同等学力学费,对外有公布,假设是3万元。那么你直接去学校报名,教务老师收了你的资料审核通过,会让你去财务缴费,这个情况你缴纳的就是3万元。和对外宣称的一致。 如果你是从招生代理网站了解这个学校招生的,或者你参加了定期举办的在职研究生线下咨询会,在会上认识了招生代理老师。你把个人情况姓名告知这些机构,表达报名的意向,这些机构会把你的情况转达给招生学校,例如某某同学在我这里达成了报名意向。这个时候你不需要把钱给中介,中介会让你去学校缴费,同样是3万元。你去学校报名时,缴费完毕后,学校财务会给你个收据,你拿这个收据,再去找中介代理,同时,学校也会反馈给代理,你介绍的某某同学,已经来缴费,完成了一名学生的代理工作。代理中介会按照和你的约定,返给你一部分钱。这部分钱是他们从代理返点中让利给你的,这个叫双赢。 秘密3:学校之间的管理差别能否能影响拿学位? 学校之间的教学管理差别,的确能影响拿学位。有的招生的老师说,最后参加的是全国统考,一样的大纲,一样的卷子,所以建议你少花几千元钱,上个一般的大学。 他说的有道理吗?如果省钱,是有道理的。如果考虑通过率,没道理。学校之间的教学管理差异,的确能影响考生最终是否能拿学位。 这里举个例子,中国人民大学对于同等学力考生的管理,要求先参加校内题库考试,校内题库考试有四门,其中三门是和最后的全国统考专业课有一定关系的。要想参加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必须先参加校内题库考试。 因此,广大考生在参加全国统考之前,是复习了和全国统考专业课相关的内容的。 而另外一些学校,管理宽松,同学平时上上课,然后就直接参加统考。 不同的管理方式,一定会导致同学不同的统考成绩。放羊式的管理,可能导致较低的通过率,严格的管理,通常会提升通过率。 秘密4:同等学力周末授课,课程内容和考试相关吗? 多数是不相关的,因为同等学力的授课老师其讲述的课程内容,是你报名所学专业全日制同学的授课内容的压缩或精华版。 老师授课内容,并不是直接和最后的同等学力全国统考专业课相关,绝大多数老师甚至都不会去关注考试大纲。他们就是把给全日制同学讲的那些课程,再给同等学力考生讲一遍而已。你所有课程都听完了,学校发你一个结业证,结束了课程的学习。 同等学力要最终通过全国统考,最终是看考试大纲和总题库的。
所以,这是一个神奇的考试和神奇的教学制度。 秘密5:为什么很多同学感到报名的专业和最后考试科目不同? 考试大纲所列的一些专业,是传统专业。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些专业步入夕阳,不能吸引考生关注了。于是招生学校就及时推出了高大上的专业名称,让考生感到与时代非常接轨,什么大数据专业,新媒体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是这部分同学最后要参加考试了,发现要考的大纲是另外的东西,例如大数据专业的要去考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新媒体专业的,最后需要去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中选择一门考。
秘密6:最后一次考试机会用尽了,还没拿学位怎么办? 不认真复习的考生,难免会出现考试机会用尽的情况。若干年前,考试机会用尽了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遗憾地离开学校。 这几年政策有所调整,如果考试机会用尽,一些学校提供了花钱续命的方式(用游戏的说法,比较形象)。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在同等学力管理中,如果有考生考试机会用尽了,仍不放弃,怎么办呢?可以重新办理资格卡,重新参加完校内考试后,再获得一定次数的全国统考机会。费用问题,不需要再缴几万元的学费,但是要缴纳若干元的校内考试费,重新办理考试资格。
从政策发展方向看,考试机会用尽的考生,是有机会获得继续考试的机会的。 秘密7:考试机会究竟有多少次? 在同等学力考试刚开始的时候,各个学校给的考试次数都是4次,后来出现了4-6次的情况,这些年,笔者在辅导过程中,发现了有学校给予了10次考试机会。 经过对学校层面的分析,笔者得出一个不成熟的结论:越是好的学校,学费越是贵,管理越严格,考试次数越少;越是一般的学校,招生相对困难,学费相对便宜,管理容易放羊,考试次数较多。 考试次数和机会,是不同学校竞争的手段之一,给考生太少的机会,都不来报名,给太多的机会吧,老赖在学校不走,浪费学校资源,所以好学校和一般学校在学费、考试次数机会上有较大差别。 考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利弊。真给你10次机会,你觉得应该是高兴吗? 风华正茂入学校,满脸皱纹才考完,10年,物是人非了吧。次数多未必是好事。 我个人觉得,一个考生最好在4次机会之内通过考试。
秘密8:究竟是自己复习还是报班复习? 看时间成本、看考试题型、看工作性质、看总复习量。 我们找两个极端的科目为例进行讲解:同等学力各个专业的复习量相差很大,法学需要复习400多页的题库,而公共管理只需要复习100多页。 如果你工作性质比较清闲,上班有很大的自由度,领导管理宽松,你完全可以自己复习,因为你有大把的时间。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比较大,你去参加实体培训班需要往返很大的路程,时间成本太高,你不妨自己在家复习。 如果你要参加的考试题型,就是以背诵默写为主的,那么不妨自己复习。
今天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8个秘密,后续的篇幅中将会给大家分享更多的同等学力学习经验。
文章分类:
本申硕-资料中心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时间不断变化与调整,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相关资讯及考试信息均为各大网站整合资料。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如有文章侵权,请致电(0351)2599353. |
距离2022年 考试还有 天 注册免费领取姓名 * 电话 * 课程项目 备注 * 提交 |